排卵时身体发出的5个信号!女性必看

排卵,是正常育龄期女性每个月都在经历的自然生理现象。每个月经周期都会有一颗优势卵泡卵脱颖而出,为受精做准备。不过,不少女性对排卵的认知依然十分有限。今天,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来正确认识排卵期。
 
01、排卵是怎么发生的
 
在女性的身体里,每个月都会发生一场关乎新生命诞生的奇妙旅程——排卵期。它不仅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标志,背后的过程更是充满着精密的生理调节机制。
 
女性在出生时,卵巢内就储存了数十万个基础卵泡,在青春期发育前这些卵泡一直处于闭锁状态。到了青春期,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,如同吹响的号角,刺激脑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(FSH)与黄体生成素(LH),促使卵泡生长发育。
 
每个月,卵巢都会选出十几个卵泡小勇士,给它们上激素“成长课”,看看谁最优秀。经过一番激烈的比赛,只有一个优势卵泡能赢得胜利,长大成熟后,它就会带着卵子“出道”。成熟卵子进入输卵管能存活 24 小时,如果受精成功,它就会在子宫着床,如果未能成功,它就会在月经期间随着子宫内膜一起排出体外。
 

 
02、排卵期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
 
对于月经准时又规律的女性朋友来说,排卵大多悄悄发生在下次月经来临前的14天左右。排卵期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一些微妙变化,不过往往会被忽略掉了。
 
基础体温升高:排卵后,受孕激素影响,基础体温会较排卵前升高0.3~0.5℃,并持续11~14天。若未受孕,随月经来潮下降。
 
短暂的 “排卵痛”:排卵前后,部分女性会感到一侧下腹部短暂隐痛、坠胀或抽搐感,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,可能伴随少量阴道出血(排卵期出血)。这是因为卵子突破卵巢表面滤泡时,滤泡破裂产生的少量液体或血液刺激腹膜,属于正常生理现象,无需过度紧张。若疼痛剧烈或持续加重,需排查卵巢囊肿等问题。
 
白带变化:临近排卵期,白带从黏稠乳白色逐渐变为清亮、透明、拉丝状(类似鸡蛋清),量增多且质地润滑,私处可能有潮湿感。这种变化由雌激素主导,目的是为精子提供更易通过的通道,是排卵期最直观的身体信号之一。
 
激素驱动“亲密渴望”:排卵前1~2天,部分女性会感到性欲增强。有研究说,排卵前,女性的孤独感和性驱动力都会慢慢上升,这个时期性行为可能会更活跃一些。
 
免疫力小下滑:排卵后,孕激素可能还会让体内的一些免疫细胞数量减少,生殖道的免疫反应也会变得不那么敏感。虽然这种免疫力下降可能感觉不到,但身体弱的时候,还是要小心别让病菌趁机而入。
 

 
03、怎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排卵
 
月经周期推算:排卵一般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,如果女性月经规律,则可以根据周期向前推算。这种方法虽然方便易查,但规律的月经受到太多内外因素的影响,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准。
 
基础体温监测:每天早上睡醒后,拿温度计开始测量即可。排卵期相较于平常,体温会升高0.3℃-0.5℃。这件事需要坚持,只有将每天的体温连点成线,前后对比才能发现轻微的变化。
 
排卵试纸:在排卵之前,促黄体生成素(LH)不断升高,在排卵之前达到峰值,而排卵便发生在峰值后的1-2天内。使用试纸检测,需取每天同时间段的清洁中段尿,将试纸浸于其中。若反应线的颜色与对照线颜色相同,提示48小时内排卵,深于对照线颜色时提示14-28小时内排卵。通过连续监测,当这种反应由强阳性转弱的时候,卵子就快排出了。
 
以上几种方法都不需要去医院,在家即可实现。如果需要更精确地知道排卵情况,可以去医院做B超进行排卵监测。
 
月经规律者可从周期10天左右,不规律者可从白带增多时开始监测,随着卵泡日益增大缩短监测的间隔。虽然这个方法准确率是最高的,但经常去医院并不是一种便捷的选择。如果前面的方法一直都没能监测成功,再尝试它也不迟。
Copyright@2017 All RightsReserved